2008年4月24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平安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调解“五支曲”奏响平安交响乐
本报记者 朱兰英 

  平水·名片
  平水镇(平水副城)地处绍兴县南部,距绍兴城区仅12公里,面积173.26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约5.5万,是省级中心镇、绍兴县域南部副城、全县七个新型镇(街道)之一。
  2007年,平水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95.3%;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02亿元,同比增长55.9%;完成工业投入7.55亿元,同比增长71%;自营出口达到13810万美元,同比增长69.1%。
  平水镇又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生态镇”、“省级竹笋之乡”。

  汽车驶入绍兴县平水镇后,跃入记者眼帘的除了青山绿水,还有高高耸立的宣传平水副城、带领南部山区乡镇共同富裕的广告牌。可以看出,平水镇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城市化建设。当地人骄傲地说,这里将成为绍兴市区南部生态屏障,并渐渐地融入绍兴都市区。
  平水镇综治工作中心主任胡鹤真对平水镇的发展有着一种独特的表述:“以前来镇综治中心要求调解的都是些邻里纠纷,现在平水发展了,矛盾类型也多了,五花八门的都有。”
  这些年,富裕起来的山区群众对利益的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使自身利益不受损害,他们往往用习惯的做法、世俗的力量来维权,常常引发矛盾。这些看似芝麻大小的纠纷,对于一个山区城镇的和谐发展却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镇党委政府能否有效提高发现、控制、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事关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平水镇做好了这篇文章。该镇还获得了由省委、省政府授予的“2007年省优秀调解委员会”的荣誉。

  调解共有“五支曲”
  排查、梳理、研判、调处、奉献,是平水镇致力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所弹奏的“五支曲”,目的就是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一起奏响社会和谐的交响乐。
  平水镇党委政府将全镇划分成若干个片,每片确定一名片长,以片长为信息排查、收集、汇报第一责任人。驻村指导员每月两次对所驻村庄的纠纷动态及涉及人员情况进行排摸分析,对相关纠纷作出初步调查化解处理。综治中心人员及村居干部则定期或随机向村民发放调查表,方便群众随时反映情况,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此为“排查曲”。一些本来可能会引发械斗的纠纷就在这样的层层排查中被及时发现了。
  而梳理、研判、调处三支曲则贯穿于矛盾被发现后到圆满解决的全过程。近年来,平水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人民调解工作,目前,镇城管局、民政办、土管所、派出所、法庭等单位都已经纳入“大调解”组织,不管是哪一类纠纷,各相关部门都能信息沟通、相互协调、共同处理。
  “我们的调解工作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有案必收、收案必调、调案必果。”胡鹤真告诉记者。先对矛盾进行及时梳理,然后对引发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研判,再以事实和法律为准绳对矛盾进行有效调处,这已经成为平水镇各个部门的共识。
  “奉献曲”是平水镇党委政府要求调解人员必须弹奏好的曲子,即要勤于充电、乐于奉献和淡薄名利。因为调处工作量大面广,事关平常百姓切身利益,调解人员如果没有敬业奉献之心,没有亲民为民之德,没有了解政策、熟悉法律、善于调处之能,要想做好调处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

  村级调处能力强
  平水镇地处绍兴南部山区,是绍兴县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人口居住分散。镇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多村到镇政府驻地的路程都在10公里以上,且山路蜿蜒,交通不便。发生矛盾纠纷后,如果村级调解组织不及时调处,矛盾就很容易激化。所以,平水镇十分注意培养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处理问题的能力。
  平水镇政府明确规定,各类矛盾纠纷必须先由村调委会进行调解,村级调解未成的再移交给镇调委会调解,否则要扣村干部的工资。
  “我们的要求不仅仅是小事不出村,而是有事不出村。”胡鹤真对记者说。为此,镇综治工作中心定期结合时势指导帮助村级调委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调解技能。去年一年,平水镇村级调处各类纠纷315起,成功率达100%,涌现出了不少“无访村”。王化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有着11.5平方公里区域面积的王化村是一个点多、面广、线长的山区村。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王化村因土地承包、劳动就业、邻里关系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为了能让纠纷在村里得到解决,王化村整合了村综治工作资源,通过“条块到人”、“全民皆兵”、“疏堵结合”的方式,积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连续几年来,王化村都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保持零信访,促进大稳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无访村”。

  调解工作纵深化
  经济的发展,让平水镇的外来人口这些年急剧增长。出门在外,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情。因此在镇综治中心每天接待的群众中,外地民工占了相当的比例,平水镇将外来人员服务工作与调解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去年,四川人徐某到一家工地开车,下班回家途中遇车祸身亡。司机赔偿了徐某家属16万元赔偿金,但徐某的家人认为,这不但是起交通事故,还是起工伤事故,要求工地方给予工伤赔偿,结果遭拒。镇综治工作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双方进行了调解,依据法律条文耐心讲解。最终,徐某的家属获得了4万多元工伤赔偿款。徐某的家人离开时,一再对调解人员表示感谢。
  平水镇在调解工作中还进一步深化服务。“许多人身伤害案件调解成功后,如果当事人已经死亡,就会涉及遗产的分配问题。于是,我们一碰到这样的案子,就把遗产如何分割的问题也帮他们想好,真正为群众彻底解决问题。”胡鹤真说。去年上半年,当地村民陶某出事故去世后,经镇综治工作中心的调解,陶某的家属获得了10万元赔偿款。对方履行调解协议后,调解工作人员就把陶某的父亲和妻子请了过来,向两人建议如何对遗产进行分割。陶某的家人非常认同这一分割方案,遂放弃了原本各自打好的小算盘,也避免了矛盾。
  平水镇针对社会矛盾纠纷的一系列举措,换来的是全镇的社会政治稳定。去年,全镇镇村两级调委会共调解各类纠纷400多起,处置率和成功率均达100%,真正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深化“枫桥经验”促进和谐稳定
  访绍兴县平水副城党工委副书记、平水镇镇长冯华林

  “平安稳定,不仅仅表明一个区域的治安状况好,更表明这里有着招商资源、投资环境和率先发展的竞争优势。”冯华林说,平水镇无论是作为山区乡镇,还是绍兴县副城,它的发展都离不开平安稳定。没有平安稳定,就没有平水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去年5月,绍兴县委县政府决定组建平水副城建设管委会。冯华林很清楚地看到了平水这个过去并不富裕的城镇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新产业聚集区、生态休闲居住区、商贸旅游配套区和城郊农业示范区,这些都是平水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平水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但与此同时,平水也处于矛盾凸显期,正是任务最重、大事难事最多的时候,这给平水镇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们把能否全力维护平水镇的社会和谐稳定,看作是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冯华林告诉记者,平水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等工作中把握了“力量上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方法上重心下移、夯实基础,措施上打防并举、德法相济”三条工作原则。切实提高干部的“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分析判断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面,做好群众工作、疏导群众情绪”三种能力,努力开创平水“矛盾少、治安好、发展快、人民富、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新局面。
  冯华林说,平水位于绍兴县南部山区,是绍兴县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因此,维护平水的社会和谐稳定一定要立足于平水的实际,结合山区特点,深深扎根于农村。
  近年来,平水镇不断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有效地预防了群体性事件,减少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与此同时,平水镇党委政府也切实推进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尤其加强了农村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并大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平安创建的基础,形成人人参与、共创平安的工作局面,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村民:安全有夜巡队保护

  “我们进村、出村的路口都有岗亭,24小时有队员在值班巡逻。”绍兴县平水镇王化村村主任宋伟元说起王化片夜巡队,总是充满了自豪感。自从建立了这支夜巡队,王化村和周边的4个村就很少发生盗窃事件了。
  宋伟元告诉记者,以前,虽然镇里有巡防队,但是因为王化村离镇上比较远,一路都是盘山公路,镇巡防队有点“鞭长莫及”。去年上半年,王化村就发生了多起盗窃电缆、发动机的案件,连村委会的电脑也被小偷“顺手牵羊”。
  在镇政府、派出所的支持下,去年7月,王化村和附近的4个村组成了“王化片夜巡队”。宋伟元就是这个夜巡队的队长,他高兴地说:“现在,盗窃案少多了,偶尔有几个小偷,也被队员们当场抓获。”
  平水镇综治工作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把几个村组成一个片进行治安巡逻符合平水镇山区乡镇的特点,镇里将继续加大投入,在14个村、3个片成立夜巡队,在交通要道设立治安岗亭,维护山区的平安。

  职工:健康有企业关心

  职业病防治是高危行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正常运作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位于平水镇的绍兴平铜集团就坚持把职业病防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企业连续8年未发生职业病和重伤以上事故。
  为了预防职业病,平铜集团建立了由工会会员和职工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网络,落实了集团公司、分公司(或部门)、车间(工段)、班组四级劳动保护责任制。公司把职业病防治纳入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范畴,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有专人不定期地对井下作业点及选矿破碎车间进行粉尘监测。
  另外,公司还先后建立了企业安全基金、医疗保险救助基金互助会,投入40多万元改造生活区设施、住房,并开展职工生活区文明小区创建活动,进一步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公司对井下四大工种工龄满25年、地面工种工龄满30年的职工,分批组织职业疗养,进一步保证了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